头图

疫情为水产加工制品打开一扇窗

2020.09.20

疫情对水产品加工业带来较大影响,今天中食展小编跟大家聊聊疫情下的水产加工制品。

  疫情发生以来,一方面鲜活水产品消费大幅萎缩,另一方面劳动力紧缺和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疫情对水产品加工业带来了较大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复工复产延迟。受疫情影响,加工企业复工较往年普遍晚了近一个月时间,且复产率普遍低于往年。复工之后在原料收储、物流等方面又遭遇诸多问题,导致一方面国内企业不能按时完成订单,不得不和买家协商延期,另一方面国际买家为规避风险出现毁约、取消订单等行为。

  二是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增大。即便如期赶出订单,在出口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风险。海运、空运运力下降,运输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国际港口查验加强,产品到港后亦无法及时通关,港口储存查验等费用增加;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出口形势变得日趋严峻,目前国内水产品对韩、日、欧、美出口均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三是国际贸易沟通渠道中断。目前,原定3月举办的北美波士顿水产博览会、4月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全球水产博览会均已明确延期。企业对于全球贸易形势的判断只能靠邮件沟通和参考媒体报道,信息了解不直接。 

  四是出口贸易不确定性增大。近十几年,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随着疫情向全球蔓延,这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成为重灾区,目前虽难以判断整体形势,但可想而知来自主要市场的冲击难以避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有史以来的最大考验。

 

产能提升 销售恢复

9成水产品加工企业复工

  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对国内74家重点水产品加工企业近一个月的复工生产与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并发布了《报告》。74家调研企业主要分布于湖北(3家)、山东(24家)、辽宁(7家)、福建(9家)、浙江(7家)、广东(9家)、江苏(5家)、海南(3家)、安徽(2家)、广西(2家)、吉林(1家)、河北(1家)以及湖南(1家),共有39家企业被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6家、地市级12家。

《报告》对比了今年3月第二周和2月第三周企业复工复产及经营情况,以此分析近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报告》显示,企业员工复岗率和生产产能均稳步提升;多数企业原料储备充足,且逐步开始收购新原料;国内销售逐步恢复,线上销售快速增加;出口形势逐步趋稳,但国际疫情发展带来的变数需高度关注。

今天中食展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