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有机农场的前景眺望(二)

2020.09.21

第一批的有机农场开始洗牌,纷纷倒闭,倒闭的原因各有不同,以下几点,今天中食展小编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死于资金链断裂

很多人认为做农业花不了太多钱。实际上做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所以很多人对于投入的预期是有严重的误差的。 

曾经有三个年轻人,投资搞一个100亩的农场,以为30万就足够了,但是仅仅半年30万就烧光了。做农业需要多少的准备金?最少一亩一年需要1万元的投入,要有预期最少三年不盈利,因此最少得300万。所以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如果你有30万,最多搞10亩就够了,不要一口气搞100亩,最后资金链断裂,必死无疑。 

死于没有市场

很多人认为目前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这么多朋友有需求,种出来一定大家抢着要。实际并不是这样,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也不少见,信心十足的搞生态种植、有机种植,结果种出来了,却卖不出去,“教授卖大米”事件,就是生态大米愁销路的一个案例。 

很多人喜欢算,现在的高收入群体有多少,那么有多少的比例吃我的产品就够了,或者这个小区有多少人,有多少的比例就够,然而这些都是算不准的。实际上由于价格和信任的问题,有机产品的推广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时间。

前一段时间圈内最著名的新闻就是深圳的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倒闭了,这家公司2年积累了2000个订户,每个订户的获取成本是5000元,大约每个试用客户要送100元左右的菜试吃,试吃的人里面大约每50个会有一个成为最终的订户。所以两年光是推广就花了1000万。最终因为推广成本太高死掉。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有机农业仍然处于“襁褓期”。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销路,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前进之路卡在了最后1公里。最早进入的正谷董事长张向东曾总结“有机农业的商业化运作,销售渠道是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 

看着卖不出的菜,大佬们绞尽脑汁,尝试了社区体验店、城乡市集等各种新型渠道,却收效甚微。属于中国有机农业的机会之路,还没有一种现成的高效模式。

今天中食展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资讯请关注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