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领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食品展的小编了解到,预制菜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一簇,一方面将农产品与食品通过初深加工连接起来,另一方面使得一产农业与二产食品工业、三产餐饮服务业实现融合发展。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5%。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转变,为培育新主体,打造先发优势、塑造引领型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人-货-场的新一轮动能升级、全渠道的融合发展、科学技术的智能转化等,农产品预制化时代开启。
2027年中国预制菜规模将突破万亿
目前在行业市场内部,尚没有专门部门针对预制菜给出专业定义。品牌农业综合各类专家与机构资料,将预制菜给出以下定义: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食材原料,通过现代化工艺,配以各种辅料,不改变原有食材物理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预加工而形成的成品与半成品。
企查查大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5月,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包含“速冻、预制菜、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净菜”的国内企业已有超过7.19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以8423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河南、江苏分别有6412家、5639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次是广东、河北、安徽等省份。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占冻品市场20%左右,而在饮食习惯类似的日本则占到了60%。
纵观中国预制菜30年发展史,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萌芽期,当时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店在国内出现,国内出现净菜配送、速冻汤圆饺子类制品。2013年左右伴随冷冻烘焙与线上外卖、线下连锁强势崛起,预制菜行业在B端进入放量期。2020年疫情新常态,懒宅经济兴起直接催生预制菜行业C端破发,整个产业完成上中下游的全线贯通,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B端市场为1956亿元,C端市场489亿。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BC端同时加速发展,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7年中国预制菜规模将突破万亿。
以地方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聚集
预制菜产业一头链接产地田头,一头链接市场餐桌,是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一些地方政府有的围绕预制菜上游企业在地建立产业园区,有的地方政府通过吸引下游餐饮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区。
01广东肇庆: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
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选址位于肇庆市高要区金渡、白土片区,项目一期用地4000亩(含起步区1000亩)已签订土地征收协议,起步区178亩产业用地已完成计划指标预扣,土地平整,达到直接开工条件。
二期项目用地3000亩将力争在2022年3月底前完成。该项目正申报今年的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并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产业园明确定位为水产畜禽养殖、生产加工、冷链配送、中试研发、检验检测、电商金融及科普观光等肉类和水产深加工全产业链功能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园。
肇庆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具有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良好基础和综合优势。目前,肇庆已创建了包括高要区南药、四会市沙糖桔、广宁县油茶、广宁县肉鸽、德庆县贡柑、德庆县南药、封开县杏花鸡、省供销社怀集丝苗米、怀集县蔬菜、怀集县稻蔬产业园(扩容提质)、肇庆市生猪、鼎湖区水产产业园等12个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实现“一县一园”,全力迈向“一县多园”。
肇庆的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产业规模和产量位居全省前列,预制菜上游原材料种类齐全、量大质优。拥有“中央厨房”各类预制菜企业26家,去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98亿元;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50家,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多元。
在农业生产链主企业方面,肇庆市规模较大的预制菜企业有肇庆恒兴水产科技、广东蒸烩煮食品科技、广东新顺福食品、广东陈村食品、肇庆市振兴水产冷冻、肇庆市中业水产等。此外,颐海国际则计划在肇庆高新区投资3亿元建设2个车间生产水火锅、杯装粉丝和拌饭等预制菜产品;深圳市优合集团则计划在鼎湖区投资30亿元建设优鲜汇高端食品产业园。此外,肇庆还将建成农产品田头冷库容积8.9万立方米、产地冷藏保鲜设施78个,产地冷链网络进一步完善。
肇庆市紧抓食品行业新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湾区首家预制菜产业园,搭建大湾区预制菜科研平台,以加快广东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大湾区菜篮子新工程、农业RCEP三产合作基地、乡村振兴农产品食品化工程聚集区。
02河南原阳: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
据食品展小编的了解,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为省重点建设项目,2014年开始动工,总占地2110亩,吸引了60余家企业入驻,是国内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集聚区。其中一期占地1153亩,投资29亿元,已有巴奴毛肚火锅、魏家凉皮、姐弟俩土豆粉、阿利茄汁面等40余家企业进驻。一期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1万吨烘焙产品、2万吨调料、2万吨熟食、50万份套餐,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二期占地957亩,投资24亿元,20多家企业进驻,首批6家已开工建设。
食品产业是原阳县支柱产业之一,2021年前11个月的产值达到68亿元。采取“中央厨房”模式的70多家食品企业贡献明显,其中,60多家都位于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
“原阳占据郑州、新乡、开封、焦作四市区位资源,与郑州一河之隔,六桥相连。”原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江超认为,该县位于郑东新区半小时经济圈之内,是郑新一体化的桥头堡。面向郑州及周边城市数千万人口市场,对食品产业来说,这里前景广阔。
在原阳,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纵跨南北,郑焦晋高速、327国道、310省道横贯东西,兰原高速、郑济高铁、安罗高速、郑新快速路开工建设,铁路、公路高效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已经形成。发达的冷链物流、货运配送,高效的交通体系,让企业享受到了完善的服务保障,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
为服务好入驻企业,原阳县建立了“双召集人”联席会议、项目首席服务等一揽子政策,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建立营商环境五级工作群,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难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端引进人才的住宿、子女入学等问题得到解决;每月19日召开人才交流会,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与新乡学院合作,建立人才实习基地,实现人才的对口输入。
以行业龙头为引领,加速进化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主要龙头基本达到10亿规模,包括蒸烩煮、聪厨(新湘厨)、佳宴食品、厦门绿进、信良记等,但相比于2000亿市场空间而言,市场格局极为分散,此外亿元级别企业较多,行业内平均企业规模在1500万左右,多承担代工厂任务。
产业链中企业根据背后基因不同,可分为四大流派:专业的预制菜生产商(包括速冻食品厂商)、餐饮企业、零售型企业和上游农业企业。
1.专业生产商:具备产品型思维,善于打造爆款产品、渠道建设,在规模方面具备优势,但其中2B和2C企业也存在区别,2C型企业善于维护品牌,但不善于点对点服务开发,而2B企业正好相反;
惠康食品创建于1993年,以冷冻食品出口起家,其冷冻肉类产品和冷冻果蔬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而且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2015年,惠康食品创立“谷言”新品牌,正式开始拓展国内市场,瞄准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机遇,抢占预制菜市场定位公司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和研发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发展家庭冷冻预制菜、速冻料理包、冷藏速食、高档牛肉等系列加工产品,配套发展农业种养殖、冷链物流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
2.餐饮企业:天然为服务型思维,在菜品研发、品牌溢价、门店会员群体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包装食品运营前期需要前置投入,考验企业渠道建设和服务能力,难点在于中间的思维转化和团队组建;
西贝餐饮企业于2020年10月1日在北京世纪金源推出贾国龙功夫菜,这家以西贝老板本人的姓名命名的餐饮店,没有厨房和厨师,所推出的菜品全部是半成品,主打“地道名菜,加热就吃”。官方介绍称,这是西贝餐饮创始人联合各大菜系名厨研发推出口味地道、费时费工的各地名菜,采用零下40度急冻锁鲜技术,“锁住出锅的味道,到家加热就吃”。
2020年5月,贾国龙功夫菜在天津投资10亿元建设中央厨房。按照西贝的估计,总计投资20亿元的中央厨房和功夫菜项目要开足1万家店。据悉,截至今年3月底,西贝已经陆续在全国200多家门店设立了贾国龙功夫菜档口。
3.零售型企业:产品丰富度较高,且轻资产运营为主,善于消费者洞察和利用数据驱动,背后是零售型思维,但劣势在于品质难以管控,且产品难以走出自身平台;
盒马生鲜自2017年开始在半成品净菜的基础上逐渐推出不同加工程度、不同温层(冷冻和冷藏)的预制菜商品。2020年3月,盒马成立3R事业部,开始强化这一业务板块,盒马门店内的预制菜、预制面点数量开始加速提升。盒马将预制菜按照烹饪程度从生到熟“纵向”分为五级:级别越低,越接近生食;级别越高,越无需烹饪——按此标准,切好洗净的净菜算是预制菜,仅需上锅加热的佛跳墙也算是预制菜。
4.上游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由于掌握上游,且依托农畜产品积累有丰富渠道,在预制菜发展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问题还是如何平衡好2B 和2C、新旧产品间关系。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预制菜项目,公司系统性匹配了专项支持资源,目前在售预制菜品类超50个,涵盖熟制菜肴、调理半成品、AB包,浇头、汤品和馅料类等;鸡肉、牛肉和猪肉等各种原料均有开发;产品包装涵盖袋装、AB包装和气调装等;打造了网红产品-kaifengcai鸡汤系列。
食品展的小编任务农产品预制加工时代的开启,需要农业与食品产业体系建设的双重重塑与同向而行。近两年,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持续发力布局,在产业重构中进行新竞合,在区域经济中进行新集聚。
来源:食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