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奶基底革命”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场历时3年(以轻乳茶风靡开始计算)的运动中,奶基底完成了从氢化植物油到非氢化植物油,从植物乳脂到动物乳脂的多重变革。
另一头,水果原料达成了冷冻果汁、UHT大量普及。新晋的HPP果汁生产线,国内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近100条的规模。
新茶饮两大原料的变革,均围绕着健康、自然这一主线而发力,所带来的变化,则是茶香的高扬、茶感的突出。不同维度的细微变化,共同为新茶饮的一场大变革打下基础。
即,茶底革命!
01 ■ 茶底革命不仅是指用好茶,更是一次茶产业价值链的重塑
11月15日,江苏昆山。
随着速品食品“茶产业研创中心”大楼的投入使用,这个经历了贸易、生产、资源整合、全案服务平台等各个职能阶段,有着18年历时之久的茶饮老牌服务企业,也公布了自己新的使命——世界级创新茶叶产业链的打造。
这一产业链的打造,有一个显著标志,茶的产地溯源。
今年年初,多个头部茶饮连锁品牌推出龙井新品。相比往年注重宣传茶叶生产使用非遗技艺,这一次的集体推新则将重点放在了“地理标识”的明确性之上,强调了茶叶的出身均来自核心产区。速品正是推动该项工作顺利落地的单位之一。
表面看,这一变化彰显的是茶叶的正宗,深层次推导则是品质、稳定性的保证。这与速品5.0战略中,建立获得全球市场信任的品控体系的目标息息相关。
原叶茶开始于新茶饮普及的时间以2016年为起点,在此之前CTC红茶、茶包为主力应用类型。
但起初原叶茶的使用,更多倾向于焙火乌龙、茉莉花这类具有着厚重茶感或明显香气的茶叶类型,其根源在于当时行业所普遍使用的乳品原料其油脂与蛋白质香气,容易掩盖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茶叶的独有特征性。
这一现象,随着以茉莉花茶、桂花乌龙为代表的轻乳茶,要求不压茶香,修饰茶感的品类特征而推动产生的“奶基底”逐渐告一段落。相较过去,今天无论是大红袍、铁观音,还是龙井、碧螺春、毛尖,甚至白茶等品类,均能够找到所适应的“奶基底”解决方案,去突显其特征,这也就为传统茶融入至新茶饮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
当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后,新茶饮所需要的则是如何让这些我们平时口中的“名优茶”能够获得品质稳定、性价比高且产能充足的供应链。
虽只是几个简单的市场需求,但却改变着供需双方的关系
02 ■以研定产,以销定量,茶产业的供需关系变了
速品投入使用的研创中心,其功能性有别于茶饮应用研发吧台,并非简单的茶叶品类展示与体验。
在该大楼中,有一个“茶叶基因库”格外耀眼,这也是该企业从2017年转型生产企业开始,根据各个茶产区不同茶叶品种、加工工艺、外在表现等因素建立起的茶叶数据库。如此海量的样本汇聚,旨在为茶饮创新打造强大“军火库”。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这些基因库中的茶叶并非成品原料,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以及改版。这种定制不是简单的理化指标调控,而要从源头开始。
茶叶的风味与口感,与海拔、气候、日照、土壤、制作工艺等因素紧密相连。目前,速品食品合作的茶园共计200万亩,其中绿色茶园81万亩,有机茶园32万亩,古树茶园12万亩,年产能达到50万亩。
当客户选中样本后,速品需在合作茶园中根据顾客所需的用量,选择茶园对来年的产量进行预估,安排工厂进行生产排期,甚至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良,配合客户完成新品推广及销售。
这一定制模式,也决定了速品食品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从新品设计就已开始,将参与至整个推新过程。更为具象的来说,曾经的供应链企业扮演的是“技术员”角色,而今天则担当着“产品经理”的职责。
此话怎讲?
速品食品丰富的茶叶与新零售产品
在速品开始了5.0战略知行前,已完成了“1+3+N”的联合研发模式构建,即:1个以技术参数、品控关键点、底层技术储备的研发中心;茶叶、固体饮料、咖啡,3个研发实验室;N个上游供应商,开放合作、协同研发。
研创中心研发人员由高知人才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56%,本科及以学历人才占比超过80%。其中核心茶叶研发实验室,根据不同茶品类成立专家组,制茶大师从业经历30年+,核心骨干人员从业经历15年+,从茶叶源头到技术创新,从应用创意到市场提案,以茶底为标的,全方位创造茶产品的“设计稿”,为客户提供具有高落地性的参考模板。
简单而言,客户只需选择模板进行简单修改,即可高效推新,将更多精力投入至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规划之中。
此时,供应链已从简单的“买卖关系”真正过渡至“合作共创伙伴”的阶段。
该合作模式的出现,其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
03 ■茶底革命是一次 , 新茶饮与传统茶的接棒仪式
奶茶、果茶的出现,让更多人乐于接受茶。轻乳茶的出现则进一步让人们感受到茶香、茶感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消费者找寻到自己所喜爱的茶,将从“茶底革命”开始。
我们从速品的“茶叶基因库”中可以发现,仅仅是“观音”系茶,就可分出多个品类,每个品类根据不同香型浓度又可再划分分级。
管中窥豹,仅这一分类,于B端而言,可根据其战略规划选择更适合的茶底进行产品研发。于C端而言,则有助于对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关系就像,美式咖啡与精品咖啡的关系,根据咖啡豆/茶叶的品类,让消费者对其价值有所认同与清晰的判断。
如果说原叶茶完成了新旧茶饮的交接,那么新一轮的“茶底革命”,则很可能是一次新茶饮与传统茶的接棒。
11月15日,速品研创大楼的揭牌仪式中,同期举办了武林斗茶大会,来自四川、福建、云南、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全国主要茶产区的选手携带其核心技艺的茶叶比拼。
据速品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优胜作品将被列入至“茶叶基因库”中,成为新茶饮应用的候选。
而在速品的新品品鉴环节中,则展示了来自国内福建、云南、江苏、浙江、台湾、广西共计10大山头,包括茉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高山乌龙、普洱、福鼎白茶、滇红、正山小种在内的“产区茶”,并根据其特征性制作为纯茶、奶茶、果茶,进一步展示其与新茶饮产品的融合性。
强调“产区”与“山头”,根据速品食品5.0战略的宣发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意义在于实现从B端到C端客户的消费知情权,让每一片茶叶的“身份”得以被认可,让消费者喝到的每一杯好茶都能有迹可循。
更为直白的说,当茶有了地理标识的认证,将起到“去伪存真”的效果,让消费者真正能够喝到好茶,喝懂好茶。
当这些优质的茶叶经过新茶饮的调味被大众所接触,从而产生兴趣对纯茶进行探索时,就产生了一次新茶饮与传统茶的千年传承。
茶叶溯源的文化意义,也就在此全面展现。
最后,我们分享在速品研创大楼中发现的两款“新品”。一款为康普茶,一款是以不同名优茶萃取的瓶装纯茶。
前者注重功能,后者重视应用场景,两者都是以优质茶底进行的“二次创作”,旨在让茶拓展出更为多元的消费感知。
在此,我们不得不举一个案例,即东方树叶。从2011年问世开始计算,东方树叶从前期滞销到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瓶,再到2024年销售额突破167亿元,抛开包装、渠道/营销推广外,其符合健康趋势,让“好茶味”真正展现更是其销售神话的核心。
今天,速品食品从茶叶溯源、抢占十大山头、功能性茶饮与名优茶纯茶开发等一系列动作,我们不难看出其“守正创新”的意图。而开放性合作的态度,则能看出其与新茶饮连锁重塑其价值的决心。
我们常说,天下任何生意都可以重做一次。当茶从源头出发,历经技术变革,结合消费趋势,又何愁“同质化”所带来的内卷。
百花齐放,千茶齐开的茶饮时代,即将到来!
SIAL 西雅展(上海)将于2026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覆盖全品类的食饮交易展,展会设立了18大主题专区,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展商参展。1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0专业人士观展。 2026规格再升级,万亿商机等您抢占!黄金展位数量有限,展位火爆预定中!
内容来源:中国饮品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