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药食同源产业能否突破万亿规模?

2025.08.11

传统中药材正加速向食品领域渗透,推动万亿级市场快速扩容。

 

在"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化和全民健康需求持续攀升的双重驱动下,药食同源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2025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达3700亿元,全产业链价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

 

点击预定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黄金展位    点击免费领取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参观门票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

 

值得关注的是,养生消费群体结构显著年轻化,Z世代正成为市场增长新引擎,其健康消费理念持续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在休闲食品、乳制品、新式茶饮等细分领域创新迭代。

 

然而,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产品同质化等挑战,亟待通过规范化建设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一、药食同源产业站上四千亿新风口

 

养生理念正深度融入现代饮食,"药食同源"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食同源行业规模已达3763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行业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全国现存相关企业超2900家,仅2023年前11个月新增注册企业就突破400家。

 

尽管参与者不断增多,业内专家仍看好其发展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指出:"相比监管严格的功能性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兼具食品与中药材双重属性,在管理上更具优势。加之传统中药材功效已获广泛认可,这些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传统中药材转化为食品原料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其经过科学验证或广泛认可的功效价值。这一特性使药食同源产品能够覆盖抗衰老、抗疲劳、血糖血脂管理、美容护肤等多个消费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96亿(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庞大的老龄群体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征宇院士特别强调,针对老年人对中药材功效的深度认知,可重点开发补气血、健脾胃、调节三高等功能的适老食品。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货节期间,京东健康平台中老年滋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阿胶糕、黑芝麻丸等即食类产品正逐步取代传统烟酒成为礼品市场新宠。

 

中草药护肤价值获得普遍认可,其中美白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2024年中国女性美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0%的女性高度重视美白功效,其中半数以上愿意尝试创新美白方式。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

 

在亚洲以白皙为美的审美趋势下,美白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尹培培指出:"药食同源产品兼具食品和药品双重安全认证体系,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实现多靶点协同作用,这正是其独特优势。"

 

相比高端护肤品,药食同源美白方案更具性价比优势,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的良性发展既需要消费需求驱动,更离不开政策层面的规范引导。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减肥管理年"政策推动下,药食同源产业迎来持续政策松绑。国家卫健委近年来加快《药食同源目录》扩充步伐,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等传统药材已完成食品化转型,目录收录食药物质已达106种。

 

2025年两会更提出"简化认定流程,缩短周期"的指导意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但快速扩张背后也暴露出标准体系缺失的突出问题。金征宇院士指出,目前除山东省出台地方标准外,其他多为局限于药膳领域的团体或企业标准。这种标准缺位导致市场乱象丛生,部分普通食品违规标注"药膳功效",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认知混乱。

 

行业专家在研讨会上对药食同源概念作出明确定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研究员李峰杰强调,药食同源原料需符合三个核心要素:以传统药食同源理论为依据、具备特定功效指向、能够与各类食品形态有机结合并调节特定人群机体功能。

 

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敏进一步划定了监管红线,明确指出官方认定的药食同源物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已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管理,且在现行《药典》中有明确收载。这些权威界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中药+"跨界融合重塑食品产业新生态

 

当党参邂逅陈醋、灵芝融入酸奶、茯苓邂逅薯片,一场由药食同源引领的食品革命正在上演。

 

李峰杰前瞻性地指出,这种传统药食智慧与现代食品工艺的深度融合,将重构现有食品产业格局。"这不仅是药食同源的发展契机,更是整个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他强调,药食同源能为传统食品注入健康基因,实现产品功能化升级,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健康理念的代际传递,养生消费主力已从银发群体扩展至年轻一代。要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药食同源行业必须在产品创新能力和迭代速度上实现突破性提升。

 

市场正涌现出一批突破性创新产品,如中药奶茶、山药曲奇、红豆薏米水和中药降糖巧克力等,推动食药物质从"辅助治疗"向"日常消费"转型。

 

金征宇院士指出,这类休闲食品不仅更易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更拓宽了药食同源的应用场景,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除休闲食品外,乳制品、调味品和饮品领域也在加速布局:乳制品方面,伊利与同仁堂合作推出纾糖膳底配方奶粉等产品;调味品领域,海天、紫林等品牌相继推出西洋参水晶鸡料、党参黄芪醋等创新产品。这种多元化发展态势正快速扩大药食同源的市场边界。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

 

三、药食同源饮品赛道升温 行业标准建设提速

 

健康饮品市场正掀起"药食同源"创新浪潮,元气森林推出的"自在水"系列(含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等)引发市场关注。

 

新宝堂凭借中草药研发优势跨界布局,其开发的陈皮水饮品融合新会陈皮、人参等本草精华,主打日常养生场景。

 

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标准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功能声称受限,药食同源产品无法像保健品一样明确标注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推广。针对这一痛点,陈敏在会上表示,行业正在构建食药物质食养声称术语库,目前106种食药物质中约三分之二已完成声称术语制定。

 

四、药食同源产品质量管控面临更高挑战

 

相比普通食品,药食同源产品的质量把控更为困难,部分市场产品存在功效成分不稳定、品质差异显著等问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栾云霞表示,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药材真伪鉴别。“目前中药材来源复杂,涉及不同产地和品种,要确保品质稳定,需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或分子标记等技术进行产地追溯和真伪验证。”

 

此外,产品同质化问题也制约行业发展。业内人士透露:“行业同质化较为严重,一旦某款产品热销,大量厂商便会跟风仿制。在功能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此次特种食品产业大会指出,未来行业应向规范化、技术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

 

唯有以技术研发和实验验证为支撑,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升级,而缺乏科学依据的“伪创新”终将被市场淘汰。

 

SIAL 西雅展(深圳)将于2025年9月1-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作为覆盖全品类的华南食饮交易展,展会设立了十四大主题专区,汇聚全球10万+好物,现场还将举办丰富的赛事活动,9月来深圳,抢订秋冬爆品!点击免费领取门票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

内容来源:药食同源生意经

2025 SIAL 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

75个国家及地区    5000+展商     35万+食饮爆款

全球全品类一站式采购平台
拓全球供应商人脉,掌握行业趋势

现在免费领¥199门票

领参观门票,2025 SIAL西雅展(深圳)现场免费领取独家食饮行业白皮书和2025 披萨新潜力白皮书!

2025 SIAL 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深圳)

精准对接50个国家和地区1100家展商

抢定秋冬和节日爆品货源

2025年9月1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