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高调宣布,对包括吐司、饼干、酥皮挞等11款产品降价,启动“邻里价,降幅在5%-15%之间。此前以“国风+网红”模式迅速崛起的新中式点心标杆品牌“墨茉点心局”,也对其招牌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悄然释放出战略转型的信号。
点击预定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黄金展位 点击免费领取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参观门票
消费者一边薅羊毛一边犯嘀咕:这波操作,到底是消费低迷时期的短期自救,还是行业真要变天了?
01 降价,从个例到趋势
红星前进的降价公告中强调,降价得益于“成本结构优化”——随着门店增至16家,各类原材料已达成直供合作,并组建了自有供应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红星前进的降价公告
这家以“现烤面包+现打牛奶”、国营风复古装修走红的品牌,曾因在面包上印制生产日期、门店展示原料清单等细节吸引大量消费者打卡,门店一度需要限流。此次降价,是其将“新鲜、平价”初心与规模化运营相结合的一次主动校准。
而墨茉点心局的调整,则更像是一场基于市场现实的理性回归。从2020年崛起于长沙,以国潮视觉和排队经济学震惊行业,到如今主动放低身段,反映了新消费品牌从追逐“网红溢价”到拥抱“大众复购”的战略转变。

墨茉点心局的降价公告
降价潮并非无风而起,无论是头部连锁品牌,还是街角独立面包店,都感受着这股“亲民化”的压力。背后的数据支撑清晰可见:根据美团餐饮数据观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烘焙茶饮行业趋势报告,人均30元以下的烘焙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27%,而人均50元以上的订单占比则下滑了5%。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价格下沉”和“理性回归”已成为不可逆的主流消费趋势。降价,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许多品牌的必答题。
02 降价是回归理性的必然
烘焙行业这股降价风潮,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元的动因。
宏观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消费者的开支变得更加谨慎。非必需、高溢价的烘焙甜点,从曾经的“治愈系小确幸”变成了可以削减的“弹性支出”。消费者也逐渐摒弃了对过度包装、空洞故事及社交媒体虚荣感的盲目追求,转而聚焦于产品本身的价值。
有些细分赛道如新中式点心同质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虎头局到墨茉,从泸溪河到鲍师傅,家家都有麻薯、盘挞、桃酥和肉松小贝;行业的竞争维度也日益多元,传统烘焙店、新中式品牌、跨界对手(如便利店巨头罗森、7-Eleven的平价烘焙,喜茶、奈雪等茶饮品牌的烘焙副牌),甚至山姆、盒马等会员店的爆款烘焙产品,都在共同抢夺消费者的胃和钱包。
商超烘焙是互联网热门话题
这种种变化,迫使烘焙品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幸运的是,品牌此次降价并非全然被动。近期,部分烘焙主要原材料,如小麦粉、油脂、白糖等的大宗价格相较疫情期间的高位有所回落并趋于稳定,这为品牌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调整空间。同时,经过几年的高速扩张与内卷,头部品牌的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正如红星前进的实践,规模化集中采购、中央工厂的完善、物流体系的优化,以及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损耗降低,都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成本,为“让利”创造了客观条件。
图源小红书:涛哥聊私域
然而,优质黄油、奶油、巧克力等进口原料成本依然高企,核心商圈租金和熟练烘焙师的人力成本更是刚性支出。这意味着,降价绝非简单的“割肉”,更是一场对品牌极致运营效率的终极考验。
03 价格战的背后是价值突围
对消费者而言,降价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原本看似“轻奢”的产品,消费频次有望增加,但任何在原料上“偷工减料”的行为,都将被味觉敏锐的消费者迅速抛弃,最终反噬品牌。因此,消费者实际追求的是在保持或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价格的合理化降低,即所谓的“价值提升”。
图源小红书:甜甜的甜甜的
短期来看,降价必然挤压毛利,对烘焙品牌的盈利能力、现金流乃至估值模型都构成巨大挑战。尤其对于那些前期依赖资本输血、高投入高定价模式的品牌,这无疑是一场生死压力测试。然而,从长远看,这倒逼行业进行一场彻底的“效率革命”。
品牌不得不将重心从营销噱头转向苦练内功,深入供应链腹地,向上游拓展,确保优质原料的直接采购,加强与牧场、农场的紧密合作,从而在源头上牢牢把控成本。同时,回归口味研发,用真正的创新和稳定出众的口感建立壁垒,优化门店模型,追求更细致的运营。
如墨茉的降价更是一种清醒的战略回调。过高的定价在初期虽然树立了品牌形象,但也无形中抬高了消费门槛,抑制了复购率。
而红星前进降价的背后实际是更大的战略野心。
从2022年北京首店至今,它已谨慎地进入上海、石家庄、郑州等市场。降价有助于降低新市场消费者的尝试门槛,提升品牌亲和力,为规模化复制测试水温。同时,在各地门店增加蛋糕和饮品线,将场景从日常早餐扩展至下午茶、休闲餐、生日庆典等多元场景,覆盖更多高频需求。此举不仅提升了客单价,更是在用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构建一个以“新鲜”为核心的立体品牌护城河,抵消单一产品降价对利润的冲击。
04 他山之石,国内烘焙何去何从?
纵观日本、欧洲等发展成熟的烘焙市场,或许能预见中国烘焙行业的未来可能形态。
在日本,烘焙市场高度分化,便利店烘焙产品追求极致性价比,而社区周边的精品面包店则专注工艺,价格不菲,拥有稳定的忠实客群。在法国、意大利,烘焙是饮食文化的基石,消费者对传统面包的品质有极高的鉴赏力,价格与面粉品质、发酵工艺直接挂钩。
日本烘焙店
图源小红书:zeyes
这些国际市场的共同启示在于,中国烘焙市场很可能在未来呈现出类似的两极分化格局。大众市场追求高效、稳定、性价比,而特色市场则依赖于真正的技艺、独特配方和文化叙事。模糊的中间地带,生存空间或许越来越小。
丹麦烘焙店
图源小红书:Lydia看见空间商业力
当降价潮冲刷之后,能留在沙滩上的赢家必然具备多重关键特质。
以“好吃”为唯一且最高的标准死磕产品品质,不断追求口味的极致与创新;拥有从田间到餐桌的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能够实现成本与品质的最优平衡,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与严格品控;提升了运营效率,能在平价策略中依然发掘利润空间,从而增强品牌竞争力;不盲目跟风,而是精准聚焦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墨茉点心局的降价公告
红星、墨茉们的降价,绝非简单的营销噱头或短期求生策略。它是市场规律最直接的体现,是消费者主权时代到来的响亮号角。这场变革是褪去“网红”的虚浮,让烘焙的“甜蜜”回归其本身——它理应属于每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消费者,也理应回报每一位潜心创造美味的匠人。
SIAL 西雅展(深圳)将于2025年9月1-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作为覆盖全品类的华南食饮交易展,展会设立了十四大主题专区,汇聚全球10万+好物,现场还将举办丰富的赛事活动,9月来深圳,抢订秋冬爆品!点击免费领取门票。
内容来源:全球烘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