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市场分化加剧,果汁品类“逆向”突围

2025.09.17

果汁品类的“健康光环”开始褪色。

 

在规模高达万亿的饮品市场里,果汁品类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分化态势。市场上有售价2-3元/瓶的果汁饮料,也有高达20-30元/瓶的果汁产品……众多消费者一边抱怨终端售价太贵,一边却又热衷于挑选价格昂贵的果汁购买。

 

果汁作为传统饮品,当下国内果汁市场正掀起一阵迭代升级的热潮,历经从果味饮料、果汁饮料,到FC果汁、NFC果汁,再到HPP果汁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进程中,低浓度果汁逐渐走向衰落,而主打100%果汁概念的高浓度果汁正逐步崛起,成为市场主流。

 

SIAL西雅展

图源:《果蔬汁类及其饮料》(GB/T 31121-2014)

 

相比之下,传统饮料品牌大多都是以果汁饮料等传统品类为主,这也给无数“后来者”带来了反向突围的机会。

 

 

01.市场格局“重塑”

 

聚焦当下国内市场,在果汁品类中,占据头部地位的依旧是那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大企业,像可口可乐、味全、康师傅、农夫山泉、汇源、统一等等。

 

今年上半年,各大果汁品牌业绩表现不一。康师傅果汁销售额达29.56亿元,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0%;农夫山泉果汁业务表现亮眼,收入为25.64亿元,同比增长21.3%;统一中控果汁事业收获18.21亿元的收益,同比增长1.7%;中国食品果汁品类实现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1%;太古可口可乐虽未公布果汁类饮料的具体收益数字,但透露同比增长了2%……另外,专注于浓缩果汁业务的安德利果汁,收入达到9.4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9.97%。

 

作为国民熟知的果汁品牌汇源,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尚未对外公布。不过从过往数据来看,其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和24.8亿元,净利润为4.2亿元和3.4亿元,业绩呈现出下滑态势。

 

由此可见,国内果汁市场头部品牌的“排名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与碳酸饮料、饮用水、功能饮料、茶饮料等大品类相比,果汁饮料领域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品牌,几大头部品牌实力相当,各有优势和特色。

 

例如,农夫山泉和汇源的果汁业务重点聚焦在高浓度果汁品类;而康师傅、统一中控、可口可乐则主要将精力放在果汁饮料方面。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为其他新进入的品牌提供了切入市场、分得一杯羹的良机。

 

SIAL西雅展

 

近年来,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不少新兴的果汁品牌,像如果、维果清、唯可鲜等。与此同时,还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即以山姆、盒马、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为代表的平台所推出的自有果汁品牌。

 

这两股力量所推出的果汁产品,有着颇为相似的特点:品质上乘、价格偏高,且属于相对小众的品类。

 

这些新兴果汁品牌,一登场便将NFC果汁作为自身发展的“敲门砖”,甚至进一步向HPP果汁领域进发;其产品价格相较于我们日常常见的果汁饮料,要贵出一两倍甚至更多;在产品品类选择上,它们都有意避开橙汁等大众常见的品类,转而聚焦于预包装领域更为少见的红心苹果汁、西瓜汁、山竹汁等。

 

新老品牌齐头并进、共同发力,有力地推动了高端果汁品类实现快速放量增长。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2024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NFC果汁、100%果汁等高端果汁在2023年的销售额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涨幅高达40%。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进,再结合果汁品类自身不断寻求突破、反向突围的发展态势,这一赛道未来极有可能孕育出新的行业巨头。

 

 

02.高端果汁也有“烦恼”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高浓度果汁来源于水果,自带健康buff。

 

现在主流的高端果汁产品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中高端水果为主的纯果汁,比如猕猴桃、山竹;二是以各种果蔬的拼配,最典型的就是羽衣甘蓝。

 

不过,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同步提升,各种果汁也迎来新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果汁品类的“健康光环”开始褪色。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但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所以,喝果汁≠吃水果,且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SIAL西雅展

图源:答主评审团(截图)

 

据“答主评审团”对22款热门果汁进行测评发现,有6款果汁产品的含糖量超过了自己的标注值。

 

而在大多数果汁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中,“糖”都被标注在了“碳水化合物”分类下,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忽略掉这一弊端。

 

SIAL西雅展

图源:答主评审团

数据来源:专业实验室检测报(编号 FT-20250219031)

 

要是连纯果汁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果蔬汁是不是会更好些呢?答案并非如此。往果汁里添加蔬菜成分,商家无非就是宣称能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种说法一记响亮的耳光。在相关机构的测评里,即便一款果蔬汁叠加了HPP工艺、添加了超级食物羽衣甘蓝、属于复合果蔬汁这三重“光环”,可实际检测出来的膳食纤维含量却低得可怜。就拿维果清HPP羽衣甘蓝汁来说,实测膳食纤维含量仅为0.17g/100ml,和新鲜羽衣甘蓝(2.2g/100g)相比,仅仅只有其7.7%。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果蔬汁品类来讲,它们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比不上直接鲜食蔬菜。毕竟不管采用何种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流失,可糖分却大多保留了下来。

 

此外,由于果蔬汁市场有利可图,不少品牌打起了“擦边球”。市场上不少产品的外包装上,醒目地印着“NFC”“含有NFC”的字样,可查看配料表就会发现,除了NFC果汁,还添加了浓缩果汁成分,这类产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NFC果汁,只能算是NFC果汁和浓缩果汁混合而成的产品。

 

就国内市场而言,高效的物流网络和发达的冷链运输体系,使得鲜果成为果蔬汁最有力的替代品。不过,“抛开剂量谈效果”是不科学的做法。对于果汁品类来说,高端化趋势推动了整个品类的市场规模扩大;但对于消费者而言,适量饮用才是最健康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作参考,无指向意义及商业用途

内容来源:销售与市场

2025 SIAL 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

75个国家及地区    5000+展商     35万+食饮爆款

全球全品类一站式采购平台
拓全球供应商人脉,掌握行业趋势

现在免费领¥199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