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因其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潜力,而成为了推动健康饮食和生态平衡的关键。特别在这个谈 “脂” 色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轻食养生的时代,植物蛋白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宝藏,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植物蛋白的神奇魅力吧!
当我们讨论蛋白质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肉、蛋、奶这些动物蛋白来源。诚然,它们是传统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提供者,但植物蛋白同样不容小觑。植物蛋白,简单来说,就是来源于植物的蛋白质,像我们常见的大豆、坚果、谷物等食物中,都蕴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而这些植物蛋白能提供的营养丝毫不比动物蛋白的差,为维持我们身体健康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在讨论一种食品蛋白质相对于另一种食品蛋白质的优点时,蛋白的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表达蛋白质量最常用的三个指标分别是蛋白质消化率、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以及其营养特性。
首先是消化吸收率。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较为接近,消化吸收率通常能达到90%以上,能迅速被人体接纳并利用。比如鸡蛋、牛奶中的蛋白质,一直被视为优质蛋白的典范,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可谓是 “轻车熟路”。而植物蛋白呢,由于含有抗营养因子和纤维包裹等因素,限制其消化率。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植物蛋白经过加工处理后,消化吸收率也能大幅提升,同样能为我们的身体高效供能 。
其次是氨基酸组成。动物蛋白一般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组成和数量上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结构,是营养界公认的蛋白质优质来源。但部分植物蛋白会缺乏一些必需氨基酸,比如谷类中相对缺乏赖氨酸 。但只要合理搭配,这个问题就能轻松化解。比如大米和豆类搭配食用,大米中相对不足的赖氨酸,正好被豆类中丰富的赖氨酸补充,为身体提供更全面的氨基酸 。
最后是在营养健康效益上。首先,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和高脂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伴随着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存在,过多摄入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 。而植物蛋白来源通常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和抗氧化成分。其次,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大豆、坚果等,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控制体重,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预防糖尿病,还能助力肠道健康,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
植物蛋白可不只是存在于食材里的营养元素,它还巧妙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在食品和饮品领域,植物蛋白正悄然掀起一场 “美味革命” ,各种含植物蛋白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我们对健康与美味的双重追求 。
首先是当下最瞩目的明星产品——植物肉 。你或许已经在超市的冷藏柜里见过它,或是在餐厅的菜单上瞥到过它的身影 。植物肉,这一神奇的创新食品,是以大豆、小麦、豌豆等作物为原料,经过提纯、加热、剪切、挤压、膨化、塑形等一系列复杂工艺,将植物蛋白结构转化为类似肉的纤维状结构 。从外观到口感,它都能高度还原真肉入口时的鲜嫩多汁、咀嚼时的真实质感 。无论是做成多汁的汉堡肉饼,还是酥脆的炸鸡块,植物肉都能完美胜任,为素食者和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饮品界也少不了植物蛋白的身影 。植物奶,作为牛奶的热门替代品,近年来可是备受青睐 。以谷物、坚果或是豆类为主要原料,通过研磨、均质或酶解等工艺制成的植物奶,口感和形貌都与牛奶极为相似 。豆奶富含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均衡,是补充蛋白质的优质选择;燕麦奶不仅蛋白质品质优良,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百毫升膳食纤维含量常常超过3克,堪称膳食纤维界的 “佼佼者”;杏仁奶则散发着独特的杏仁香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植物奶不仅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同时也为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选择。
除了植物肉和植物奶,还有许多美味健康的植物蛋白食品等待我们去发现 。比如用大豆蛋白制成的素肉干,口感筋道,嚼劲十足,是追剧时的绝佳零食;以豌豆蛋白为原料的蛋白棒,富含优质植物蛋白,既能提供饱腹感,又能在运动后迅速补充能量 。在饮品方面,杏仁露、核桃露等植物蛋白饮料,也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醇厚的口感,成为了人们日常饮品的优质之选 。杏仁露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能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核桃露则有助于减少患抑郁症几率、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被植物蛋白的强大魅力所折服了吧 !其实,将植物蛋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超级简单 。早餐时,来一杯香浓的豆奶,搭配全麦面包,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午餐和晚餐,用植物基肉制品制品替代部分真实肉类,既美味又健康;平时还可以享用植物基零食,随时随地补充营养 。 从现在开始,解锁植物蛋白这个健康密码,让我们一起用简单的饮食改变,拥抱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吧 !
SIAL 西雅展(上海)将于2026年5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覆盖全品类的食饮交易展,展会设立了18大主题专区,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展商参展。1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0专业人士观展。 2026规格再升级,万亿商机等您抢占!黄金展位数量有限,展位火爆预定中!
内容来源:植冉食品,食品生物与大健康
参考资料:
Yamamoto, K., Kugimiya, W., Maeda, H., Yano, H., Kusumoto, K. I., & Nabetani, H. (2020). Trends in plant-based substitutes for animal proteins.
Hertzler, S. R., Lieblein-Boff, J. C., Weiler, M., & Allgeier, C. (2020). Plant proteins: assessing their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effects on health and physical function. Nutrients, 12(12), 3704.
Ahnen Rylee T,Jonnalagadda Satya S & Slavin Joanne L.(2019).Role of plant protein in nutrition, wellness, and health..Nutrition reviews,77(11),735-747.
Haldar, S., Tjahyo, A. S., Ponnalagu, S., Osman, F., Govindharajulu, P., Long, H. W. K., ... & Henry, C. J. (2023, August). Plant-protein Rich, Low-calorie Diet to Improve Metabolic Health in Prediabetic Chinese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Vol. 79, pp. 686-686).
Davies, R. W., & Jakeman, P. M. (2020). Separating the wheat from the chaff: Nutritional value of plant proteins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human health. Nutrients, 12(8), 2410.
Jia, J., Dell’Olio, A., Izquierdo-Sandoval, D., Capuano, E., Liu, X., Duan, X., & Rubert, J. (2024). Exploit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proteins and gut microbiota to promote intestinal health.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04749.
Anderson, C. A., & Bradley, R. (2020). The potential of novel plant protein foods to improve dietary patterns and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12(5), 1151-1152.
Nosworthy, M. G., Medina, G., Lu, Z. H., & House, J. D. (2023). Plant proteins: Methods of quality assessment and the human health benefits of pulses. Foods, 12(15), 2816.
(免责声明:“食品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非本平台观点。分享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或发布机构所有。所有内容通过公开渠道获得合理引用,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如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